昨天看新聞了解到了一個比較新穎的應用,一個小區正在試行一種獨居老人安全監控方式,通過實時檢測老人家里的用水量來預警潛在的風險,具體是這么操作的:當遠程監控發現某位老人家里的用水量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異常,就會觸發報警,通知周圍社區人員上門查看,避免這些獨居老人發生意外而導致救治不及時,這確實是一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智慧養老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路。
我們知道,目前一些國家包括我們國家都出現了老齡化趨勢,在這之中有一大部分老年人實際上都處于獨居狀態,沒有老伴,子女不在身邊,很多的情況下,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只能求助于鄰居或者社區,而傳統的方式往往是主動求助,打電話、敲門,即便是目前在一些家庭里使用的老人求助裝置也需要老人按下sos按鈕,這種方式的最大問題在于,當老人發生意外或者突發疾病的時候,從體力和意識上往往都是處于失能狀態,無法觸發相應的求助方式,所以我們顯然需要一種更智能的方式來處理這些突發問題。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做“跨界”,跨界使用某項技術或者方法,往往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舉一個被大家熟知的例子,手機支付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錢包里不在裝現金,小偷沒有的下手的對象,這就造成了一個“傳統行業”的逐步消亡,要知道很多年前我的朋友被偷之后,只能自認倒霉而沒有任何辦法,很簡單,茫茫人海你甚至不知道小偷的樣子。智慧養老同樣也可以采用技術手段的跨界來實現,我之前也琢磨了很長時間,如何養老,如何能夠實現全方位地老人服務,我們先來看一下老年人潛在需求:
孤獨感和恐懼感時不時的出現,需要有一個溫暖的港灣和強力的臂膀
這一點是我對于獨居老人最深刻的感觸,也許對于年輕人來說,獨居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宅男宅女的生活有時也是一種享受,但是對于獨居老人,他們感受到的往往是害怕,害怕生病沒人知道,擔心身邊人沒有能夠及時救助,吃飯睡覺這些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生活日常對于他們來說有些時候是種奢望,孤獨感、恐懼感在獨居老人當中很普遍,這也就是為什么,你的父母希望你時不時打電話給他們,時不時回家的原因,理解老人,年輕人應該更盡心一些。
需要有一個交流的圈子,需要傾訴的對象
以我親身經歷和了解的情況,很多的老年人有自己的小秘密,喜歡分享給身邊比較親密的人,很顯然這樣的角色大多是兒女,不是女婿、兒媳婦,兒女們充當的角色是傾聽者,不需要過多的發表意見,表明觀點,你需要做的其實只是靜靜的傾聽和點頭的肯定,把父母心里的結打開,讓他們能夠釋放心里的壓力,讓他們安心。
以上兩點是我了解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兩個需求,也是智慧養老本身需要解決的問題,老人的日常監護需要提供更加完善的監護裝置,要做到不影響日常生活,不需要人為操作,智能判斷老人身體狀況和行動狀態,個人認為至少需要在兩個方面下足功夫:行動的檢測,需要能夠監測老人的運動狀態,摔倒、長時間體位變化,體溫,心率、呼吸狀態,這些目前來看可以不用傳統的可穿戴設備來解決,只需要在家里安裝一些傳感器即可,最大限度保證不打擾老人生活;心理狀態的感知,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我之所以會想到這些,是因為我的一個朋友的爺爺患有抑郁癥,很需要一種方法來進行實時的看護和狀態的監控,這就是心理狀態檢測的必要性,我查閱過一些資料目前還確實沒有很適合的方式,所以這方面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總體上看,困擾很多年的智慧養老問題有了新的思路,一些智能產品的出現和創新型使用也給了獨居老人很大的便利,我相信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擴展,我們會逐步完善和解決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不僅僅從日常的吃喝拉撒的滿足,而是要實現更優質、更人性化的老年生活。
返回新聞列表